小型股的天堂之道
AQR避險基金的Cliff Asness乍看之下,很像那些大嘴巴的避險基金億萬富豪,像是作空賀寶芙而失敗的Bill Ackerman,但Asness是真正學術豪門出身,諾貝爾獎得主Gene Fama的徒弟,堂堂芝大博士,我對他的言論發表,一向很感興趣。他最近帶頭做的一個研究,和我的GGFF理念,不謀而合,特在此分享。
Fama的另外一個徒弟Rolf W. Banz在八零年代首先發現小型股有超常的報酬,用市場風險沒法解釋的異常。通常,我們說小型股有超常報酬,我們都是建幾個大的投資組合,按市值大小區分,然後跑CAPM,看beta能不能解釋投資報酬率,不能解釋的就是超常報酬(abnomal return, 或名alpha)。Banz的論文出來後,加上Fama & French的92年「beta已死」論文,投資圈掀起小型股投資熱潮。Fama的另二個徒弟(大師就是大師,桃李滿天下),David Booth 和 Rex Sinquefield,拿了這研究,創立了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 (DFA),賺了大錢。Booth前幾年回饋給芝大三億美金,把芝大商學院改名為Booth School of Business,證明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。
但小型股的超常報酬,後來消失了。光買小型股,沒辦法賺錢了。反而是「beta已死」裡的另一個要素「價值股」大行其道,歷久不衰。DFA和AQR都早早改做價值股了。照效率市場學派的說法,不管小型股也好,價值股也好,都有看不到的風險,所以才會給投資人有長期的超常報酬。但小型股的超常報酬會消失這事,難道說明了,這不是風險帶來的報酬?難道有可能是行為財務學說的,投資人的不理性行為所致?
Asness認為小型股還是有超常報酬,只要在小型股裡,分出垃圾和黃金(黃金是我自己翻的,quality是原文),就可以讓小型股的超常報酬回來。而執行上,分垃圾或是黃金,也很容易,高獲利率、高成長率和治理良好的就是黃金,反之就是垃圾。作多黃金小型股,作空垃圾小型股,長期下來,讓你荷包滿滿。
Asness自己承認,這也沒什麼了不起,股神巴菲特一直在做這事。但我覺得這還是了不起,因為巴菲特的心法,是惡名照彰地unteachable,沒辦法傳授給他人的。但Asness的計量方法,是有普遍性,稍為有能力的人都做得出來的。
但Asness還是不願意選邊站,不願意說「黃金小型股 - 垃圾小型股」的表現差異是效率市場派的風險報酬說,還是行為財務學的不理性投資人說。我覺得是風險報酬,而且這結果和我的終極投資理念Great Growth Fantastic Founder(GGFF)是一致的。我認為這超常報酬來自創業家風險,來自這些獨一無二,充滿動力和熱情的創業家。有空再細說我的GGFF,但可以很簡單地說一下:如果你碰到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或是Tesla的Elon Musk這樣的傢伙,你什麼事都不要做,他們的股票買下去,天長地久,雷打不動地抱下去就對了。